很愛到處看展覽的我,好久沒有看到這麼有誠意的展覽了!驚嘆驚嘆驚嘆啊!
十張照片完全不夠介紹。
第一天到香港時就想來看,可惜錯過了最後入場時間而被擋在門外,今天趁市集前又來一次。
一進門工作人員要我們套上鞋套,一開始還不明白為什麼,走上樓進入展間就明白了,三層樓的展覽空間裡,所有的牆面與地板都是展品的一部分,每個展間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氣質,會讓看展的人緊緊地被鎖在當下。
以前不喜歡村上隆,覺得他太商業化,比起藝術家更像是商人,在看過草間彌生的紀錄片裡草間彌生與他的互動後更是這樣覺得。
但長大後的我了解到事情沒有如此絕對。本來沒有特別喜歡他的標誌「燦笑的小花」,在知道他其實代表的是虛偽的笑容後卻多了莫名的好感😆
總之是個不管你喜不喜歡村上隆,都會對這次展覽懾服與震懾到的好展覽。
#村上隆 #murakami #murakamiTakashi
#art @ 大館 Tai Kwun
村上隆 商業化 在 Ming'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
#原來不是村上隆 #楊天帥
「這些不像是村上隆畫的吧。」我說。以為朋友會告訴我作品概念和創作方法,然而他只簡單答:「不是村上隆畫。」我只好繼續說:「大概只是提出一個概念,讓助手來做。」「當代藝術經常都是這樣。」我們沉默觀看。「喜歡?」朋友問。「怎麼說呢……想到他與LV合作的手袋,那本身就可以算做真迹的複製品。我以為他早已是頭也不回走這樣的商業化道路。倒是這組畫,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,他好像在質疑自己了。好像在問,那莫非是一種媚俗?藝術性還在嗎?將這組作品和剛才的膠紙對讀,感覺更加有意思。他是在全面反省自己的創作生涯嗎?」
朋友點頭......//
內文:https://bit.ly/2XzkyS3...
See More
村上隆 商業化 在 Lin Jun-Liang+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
【聊聊】
以藝術家角度去開啓一個公開價位的網路藝廊並不容易,即便是高度商業思維的村上隆也不會如此公開且個人化,從初至今。這裡的難度,正在走上這條創作路的藝術工作者應該都明白自己在掙札什麼,也許因為我有一半的思維是從實踐設計學院磨練出來的,接受這種變化少辛苦了一些。當今的時代已經全面的不同,社群化,生活化,個人明星化,這批優勢的到來,任何創作者都可以多少的去思考一下,自己是不是可以有些不同,如果在原本的方法上已經無法順利,那麼我們就跳脫那些腐敗,強迫自己接受且慢慢的習慣自己必須商業化,從1%開始練習,慢慢找到調適。
別再被【藝術無價】四個字害死自己。
我們創作,花上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都需要找到回饋,而不是只求精神上的,肉體上的也該找回,就算你不睡覺,也總要吃飯吧。如果你已經確定到死都要做藝術,我覺得只有三個想法可以維持下:
1:一天都不能停的持續推出新作品
2:接受自己不是天才,但努力下去或許可以接近天才
3:不想辨法賣作品的話,一定會早死
我知道很多看我的版的創作者有很多痛苦,苦在想創作又想好好生活的價值之間,苦在無論怎麼付出得到的收穫少之又少,雖然很多人讚美作品的好,卻不太知道沒錢生活的苦,又想享受別人認為自己很有才華的快樂,但有時這些才華得到的報酬又讓人灰心著覺得這才華也沒多了不起。但我想說的是~
別把創作當夢想,當成工作吧,該拿的薪水就要拿;因為夢想不是你用來揮霍現實的藉口。
所以我花了一陣子掙札著接受朋友提議,協助我弄了這個網路藝廊,也省去了許多詢價帶來的麻煩以及遙遠的想像,說實話我覺得很舒服,至少我比較有感覺我每天工的方向感在哪,我可以規劃較遠的事,較難較大的作品。其實在歐美已經有非常多的藝術家,插畫家,畫家,雕塑家,平面設計師,傢具設計師,都以這種方式,個人化的,布洛格式的,達到快速通路的方式,接近可能喜歡自己作品的人群,從他們分享的經驗中,驚喜總大於驚嚇;令人響往。一個朋友說得很好:從讚美作品到拿錢出來買作品,已經升了一個層次。
and
只是叫你想辨法多賣作品,又不是叫你放棄梵谷,別那麼痛苦。
謝謝閱讀
村上隆 商業化 在 Aiiher藝術小知識村上隆... |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
Aiiher藝術小知識村上隆村上隆生於1962年,是一名日本藝術家, ... 潮流界非常受歡迎,即使村上隆的藝術已商業化,但他還是不忘為社會貢獻,在日本311 ... ... <看更多>